媒体宣传
省人医牵手红十字医院探索长期模式

 “分级诊疗”在江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医院小医院都在积极尝试各种“医联体”,是“专家偶尔坐诊”还是“全盘托管”,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这是很多医疗机构在思考的问题。记者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获悉,江苏省人民医院和该院正式签订协议,成为该院的“技术支持医院”,探索医联体“固定长期”的“技术支持”模式。
 “专家偶尔坐诊”遇尴尬

 大医院的专家在大医院可谓“一号难求”,可是被派驻到社区医院后,发现一个上午只有“几个患者”,而多数还仅仅是来开药的。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专家坐诊社区,遭遇了一些尴尬难题,送服务上门,老百姓却并不买账。
 记者曾经和南京某三甲医院派驻专家去社区医院坐诊,有专门的诊室,也有专门的展板提前宣传,就是患者不多。“我在自己医院,一个上午看30多位患者,是病人在等我,上午的门诊常常要看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可是,到这里来,是我在等病人,坐诊半天,就看几个人,也不是自己的专业病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开药的。”

 一些患者告诉记者,大医院派驻的专家,不是固定的,看了一次后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如果真的要找大专家,还不如到大医院来得更直接,虽然等的时间长一些,但更为靠谱。

 “固定长期”是什么模式
 什么是技术支持医院?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张革院长告诉记者,这是一种紧密型医联体。目前,他们的支持合作科室是从肿瘤科开始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派驻一名高级职称的医生到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他每天来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上班,进行门诊坐诊、病区查房、参加手术、开展学术讲座等。
 这位长期派驻在这里的专家,还为双向转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疑难杂症优先安排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救治,后期需要转到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康复,那么,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依旧可以享受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服务。张革告诉记者,接下来,这种医联体模式还将拓展到普外科、康复科等。

这个科的患者越来越多
其实,在签订正式协议之前,他们已经试运行了3个月,而在这3个月里,已经明显看到了“成效”。江苏省人民医院派驻的肿瘤专家是陈晓锋,他每天上午都在南京红十字医院上班。

 56岁的葛先生胃癌肝转移,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被推荐到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在这里,得到了医护人员精心的呵护,让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80岁的老顾也享受到了这个模式的好处,他是肺癌晚期,陈晓锋发现这个病人可以参加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临床实验药物的项目,后来这位病人转到江苏省人民医院,3个月过去了,病人肝脏上的肿瘤也小了很多。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肿瘤科胡俊说,这样的紧密型合作的确让患者受益,患者知道,每天到这里都可以找到陈晓锋,治疗方案都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在把关,放心了很多。
 从数据来看,3个月前,他们科的患者是70人次/月,如今是110人次/月。
 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引导
 医联体能否成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的一剂良药?专家认为,在当前大环境下,医联体至少能大大缓解大医院像“战场”、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大医院与加盟成员医院实现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居民如在社区医院诊断患有大病,无需挂号就能直接转到大医院就诊,下转也非常方便。
 医联体,现在主要有3种模式,第一是托管,这是老百姓欢迎的,但三甲医院没有那么多的专家资源,毕竟他们本院也是需要专家的,这种模式似乎推广性较差。第二是偶尔坐诊,医院和社区形成合作,每次派医生前去坐诊,派驻的专家也经常换,有的甚至是不定期,不能真正让市民受益。而第三种就是现在探索的“技术支持”型。
 有专家指出,成立医联体是在目前我国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大城市大医院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做出的积极探索,是医改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靠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让基层医院自身强壮筋骨,留住病人。此外,医联体目前多是医疗机构个体之间的“自由恋爱”,如果不加以监管和引导,可能会有大医院“跑马圈地”之嫌,从而影响医疗资源的整体布局,加剧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布。

 摘自《金陵晚报》2017年6月8日B08版

 

医院概况 患者服务 医院动态 公益慈善
医院地址:南京市白下路242号 邮编:210001 传真:025-86641430 总机:025-52008166 院总值班:13347835110 医务处:025-84478512 院办:025—84478504 行风办:025-84478505
Copyright 2017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 版权所有